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离不开对教育前沿理论的吸收和理解,但我们又常常陷入以下的情境中:“教学忙碌陷阱”——教师陷于事务性工作,难有时静心研读;“理念滞后焦虑”——新高考改革、AI教育融合等浪潮下,教师需要系统了解前沿动态;“经验孤岛困境”——学科间教学智慧尚未充分流动,许多创新实践停留在个体探索层面。以“聚焦前沿·赋能课堂·共研成长”为主题,我校举办青年教师教育期刊阅读分享会,就是为了提升教师专业期刊阅读习惯,掌握教育研究动态;促进跨学科教学理念融合,启发课堂教学创新;搭建青年教师学术交流平台,营造学习共同体氛围。
数学学科组分享
政治学科组分享
生物学科组分享
地理学科组分享
教师发展中心沈晓云主任点评
教育工作者把握学科前沿与命题方向的核心路径:目标驱动——明确教学或科研导向,聚焦文献阅读与实践重点;文献精萃——精选期刊(综述/教育类优先),通过摘要结论筛选信息,精读引言把握领域痛点,关注实验方法/图表以捕获命题热点;实践筑基——亲历实验/解题,将理论转化为操作能力;写作升华——通过反思/论文写作梳理逻辑,内化前沿动态;命题解码——分析真题并与阅读实践互证,反推趋势;协同进化——建立学术网络促进思想碰撞。我们要从“信息搬运工”蜕变为“前沿洞察者”与“知识转化者”,将期刊成果提炼为课堂案例,化理论为可解命题,在持续投入中创造知识传递的“最优解”。
教科室明春副主任点评
地理组以情境赋能(海绵城市案例)深化空间认知,依托技术融合(GIS/虚拟环境)提升动态分析能力,推动命题重构(人地关系思辨);生物组通过科研反哺将前沿成果转化为探究情境,聚焦概念深化(生物大分子实证教学)与技术革新(AI拓展实验边界);英语立足素养导向(文化意识/思维品质),借技术驱动(AI批改/虚拟对话)实现命题转型(多模态批判思维考查)。三个学科通过期刊阅读形成了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共识:情境锚点——三科均以真实问题为起点;技术杠杆——AI与数据工具重构教学形态;命题革命——从知识考查转向素养评价;跨界融合——打破学科壁垒解决复杂问题。他们分享的核心逻辑在于以素养目标重构内容、技术手段赋能过程、跨界思维应对未来,推动教师从“知识传授者”向“学习设计者”转型。
教科室庞玉忠主任点评
本次阅读分享活动充分彰显了青年教师的学术协作力与教学洞察力。各小组严格遵循“精读-提炼-转化”的共研路径,呈现出鲜明的学科特色与创新视角:政治组以核心期刊为锚点,精准捕捉四大前沿方向: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衔接机制;时政热点与教材的深度嵌合策略;大单元教学的本土化实践模型;AI赋能情境下的价值观教育新范式。语文组与历史组则共显课标意识,以“依标教学”为逻辑起点,构建起双维研究框架:语文组聚焦“素养立意的逆向教学设计”;历史组探索“图像史料解读的思维阶梯搭建”。各学科均实现从经验描述向理论指导实践的跃迁——政治组构建热点图谱,语文、历史组贯通课标与课堂,标志着青年教师正从“教学执行者”向“教育研究者”转型。
特级教师、教师发展中心、教科室李凌云副主任指导
从“会选”到“会用”,我们要让期刊阅读真正赋能教师成长。一是选对期刊:避免“大海捞针”。适应期:解决“课堂生存问题”,选“实操性强、案例丰富”的期刊,如《江苏教育》(基础教育版)、《江苏教育研究》(中学教育教学班)、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《中学XX教学参考》等。发展期:突破“能力瓶颈”,选“前沿性强、研究深度足”的期刊,如《课程·教材·教法》《中小学管理》《上海教育科研》等。二是读对内容:从“泛读”到“聚焦”,抓住“关键价值点”。专业期刊内容庞杂,青年教师需要学会“精准筛选”,重点关注以下几类内容:本地教研案例、“实践+复盘”、“合作+发表”。专业期刊不是“书架上的装饰品”,而是青年教师的“成长阶梯”,选对期刊,读对内容,读出收益,需要我们带着“震中视角”去阅读——用震中的办学特色筛选内容,用震中的课堂需求验证方法,用震中的发展目标规划成长。愿每一位青年教师都能通过期刊阅读,扎根个震中的土壤,长成“有文化底蕴、有教学智慧、有科研能力”的参天大树。